百书楼 > 穿成恶寡妇,别怕!为娘是好人 > 第67章 又见宋安邦

第67章 又见宋安邦


“哪敢哪敢,林二嫂这“富贵流油蛋”深得客人心,这还真是个让人“富贵蛋”,哈哈哈..这“富贵”怎么的我也得亲自来接一接。”

  孟掌柜其实还真怕他们跑路了,损失钱是小,得罪那些达官贵人可就不好了。

  宋安心也跟笑着互相恭维了一波。

  林大叔还是头一次见林家二嫂子这样跟这些城里的这些富贵人相谈,林大嫂居然一点也不打摆子。

  他平时来县里在路上碰见这些个人都恨不得躲着走,他们眼睛恨不得长在天上,哪瞧得起他们这些乡下泥腿子。

  可这林家二嫂子居然还跟这些人做上了生意,这酒楼掌柜居然还亲自在门口迎接她!

  林丰年和林丰禾倒是没那么惊讶了,昨个他们就已经见识到了娘商谈的能力。娘连县令大人都不怕,又怎么会在一个掌柜的面前怯场。

  只是没想到他们家咸鸭蛋反响居然这么好,这掌柜的还亲自出来迎。

  孟掌柜想请宋安心几人进去喝茶,宋安心以自己还得送下一家货为由婉拒了。并跟掌柜的介绍道:

  “这是我大儿子林丰年和二儿子林丰收,以后送货的事就交由他们了,您有以后有什么事直接跟他们讲就成。”

  孟掌柜拱手笑呵呵道:“原来是大东家和二东家,以后还得多多关照了。”

  林丰年面对这样的场面有些不自在,特别是人家叫他大东家,他别扭极了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好扯了扯嘴角笑着回了个礼。

  林丰收拱手回礼道:“孟掌柜可别这样叫我们,我们是晚辈您可以直接叫我们丰年,丰收就好。

  还有您这是说的哪的话,以后还得您多关照关照我们才是。”

  这些天跟在娘身边,他经常有意无意的观察娘跟人说话相处,自然也是学到了娘的一些本事。

  又寒暄一番过后宋安心一行人跟孟掌柜道别,又出发去另一家“  客来酒楼  ”。

  同时宋安心也结到了第一批款二两八百八十八文钱。

  这是一大家子辛辛苦苦将近一个月的成果,也是花了家里全部的银钱投入,如今也终于有了回报,宋安心掂着沉甸甸的钱袋子内心踏实了下来。

  再到“客来酒楼”也是一样,掌柜的早早等在门口,看到宋安心等人殷勤的迎上来。

  宋安心照例寒暄过后,介绍自己的两个儿子,两个小子还是表现的一样,一个不愿多说一个客气攀谈着。

  宋安心倒不觉着有什么,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性格和长处,老大虽没有人际场上的灵活但踏实稳重,老二外向机灵两人倒是很相配,送货路上也不会出什么差错。

  宋安心又结了一两六百文钱,这批鸭蛋加上订金总共卖了五两六百文,别看着挺多后续她还要加大货量必定加大投入,这些银钱用不了多久。

  送完货后天色还早,宋安心给了林大叔二文钱的跑腿费,让林大叔先回城门口,自己则要去娘家看一趟。

  林大叔没想到随手帮忙还能得二文钱,摆摆手道:“都是一个村的,这么点路要啥子跑腿费,丰年娘做点生意不容易,我可不能要。”

  虽然他看见丰年娘跟酒楼掌柜的攀谈但具体卖了多少银钱他却不太清楚。

  丰年娘是背对着他的,根本看不见,但他更不会去问。跟城里这些吸血虫子做生意能捞到多少好处,丰年娘一个寡妇带着四个孩子也是不容易。

  宋安心见林大叔如此淳朴,便退一步道:

  “林大叔,以后丰年和丰收每隔三天便会来县里送一次货,您以后每次都给他们送到酒楼成不,我们每次都给您一文钱当辛苦费。”

  林大叔刚想拒绝,宋安心快言快语道:“您可别不收,不然我咋还还好意思让您每次送他们。”

  林大叔只好答应了下来,其实丰年娘他们每三天就要坐一趟他的牛车对他来说已经是很好了,不怕连着几天一个坐牛车的人也没了。

  现在又白送他一文钱,自己在城角下待着也是待着,他这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他也想多赚几文钱给儿子抓药看病。

  待林大叔赶牛车走后,宋安心带着两个儿子便在街道上闲逛买些东西,肉她娘舍不得吃衣服总舍得穿了吧。

  于是他去布坊买了十尺粗布,花了二十文钱,又问两个儿子有什么想买的,两个儿子均是破浪鼓似的摇头,都有新衣裳穿还有肉和大白米饭吃了还要啥子。

  宋安心也猜不住他们的心思,只好继续带两个小的逛,想着看着看着这两个总能看到自己想要的。

  一路逛到了县城最里面都快到仁山书院了,仁山书院附近有许多书斋都是卖字画书籍,笔墨纸砚之类的。

  越是往这条路走,路上穿着长衫的读书人也越是多,此时仁山书院的敲钟声响起,正是下课休息的时间。

  一大群穿着白蓝色书院服装的学子出来放风,一水的青少年甚是养眼。

  林丰年和林丰收夹杂在这些读书人中有些不自在,虽他们也是读了些书,但跟这些要考功名的人相比总感觉自己格格不入。

  林丰年道:“娘,我们还是去外婆家吧。”

  宋安心看他们两个自馁的样子,尤其是林丰年。心里叹了口气,这自信还是得慢慢建立起来啊。

  宋安心点了点头,打算掉头。不经意侧眸她好像在一个临近巷口的书斋门口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那人笔直坐在那里,用来当小桌子的摊上摆了笔墨纸砚等工具,前面还坐着一老婆婆正和他说着什么,他抬头听又低下头写着,又抬头如此反复。

  宋安心知道这是在帮人写信,有许多不识字的老百姓想写封书信给在远方的亲属,都是来此找人写信,这里有很多穷困的读书人会以此谋生。

  而坐在那帮那老婆婆写信的人正是她弟弟宋安邦。

  只见宋安邦写完,将信塞进信封给了那位老婆婆,老婆婆哆哆嗦嗦从帕子里拿出几文钱要给他,宋安邦却执意不收。

  宋安心走近了才听见,宋安邦道:“杨婆婆,这钱我不能要。您快去寄信给您儿子,相信你儿子看到你的信会马上赶回来的。”

  杨婆婆一脸感激道:“真是谢谢你了宋童生,总是帮我们这些穷苦人免费写信,等我儿回来有银钱一定让他给宋童生你送过来。”

  宋安邦起身送走老婆婆。

  宋安心觉得这便宜弟弟还真是人品挺好的一人,想必如果为官也是照福一方百姓的好官。

  林丰年是见过这个舅舅的,自然也认了出来。

  宋安心带着两人刚要去打招呼,只见一下子呼啦啦四五个穿着书院里服装的年轻男子围住了宋安邦的小摊子。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618062/11111065.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