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楼 > 炫汉 > 第150章 曲辕犁问世

第150章 曲辕犁问世


长安。

  大将军府。

  忙完了一天公务的王炫,有些疲倦的仰卧在了竹榻旁。

  相比前世的高科技办公,汉朝人的办公效率,实在低下。

  所有的文字记录都需要竹简,光是每天刻写竹简,翻阅竹简,都极为繁琐。

  而且使用竹简储存信息,也十分不方便,占用房间不说,搬运也很麻烦,同时还需防火、防虫。

  王炫决定,一定要尽快抽出时间,对蔡侯纸进行改进,让蔡侯纸普及化。

  虽然蔡伦很早就发明出了蔡侯纸,但在这个时代,蔡侯纸的制造仍然十分麻烦,并且易碎,无法大规模推广和使用。

  因此,在东汉、三国时期,蔡侯纸依然没有普及化。

  这种情况一直到晋朝,才被改善推广。

  王炫可等不了那么久,纸质办公能极大提高行政效率。

  所以,他要尽快着手改进蔡侯纸,解决如今低下的办公效率。

  不然他就算有分身,也无法处理这么多竹简。

  就在这时,一个身材样貌绝佳的妇人,端着一碗参茶走了进来。

  “大将军,请饮参茶!”

  美貌妇人轻声说道。

  “放下吧!”

  王炫翻看竹简很是随意道。

  “诺。”

  美貌妇人弯腰将参茶放在王炫手边,旋即退到王炫身后,抬手替王炫捏起了肩膀。

  “在府中可住的惯?”

  王炫问道。

  “承蒙大将军照顾,妾身在大将军府很是舒心!”

  美貌妇人一边捏着王炫的肩膀,一边柔声说道。

  “阿朗最近四书五经可有认真学习?”

  王炫又问。

  “阿朗不争气,整天贪玩,让大将军失望了!”

  美貌妇人幽幽一叹。

  “小孩子心性天真,也不要太过苛刻。”

  王炫道。

  又聊了一会,王炫喝了参茶,就让美貌妇人退下。

  此美貌妇人,乃是秦宜禄的遗孀,杜氏,闺名鹃儿。

  在后世诸多学家看来,貂蝉多半是罗贯中虚构的人物,而原型就是秦宜禄的妻子杜氏。

  这个杜氏因姿色无双,引得无数豪杰折腰。

  在吕布败亡之后,杜氏落入曹操之手,关羽就曾向曹操求娶杜氏。

  但寡妇爱好者曹操,哪里肯同意将杜氏送给关羽。

  即便他对关羽厚待有加,钱财、官爵毫不吝啬,但是在杜氏的问题上,却是不肯撒手。

  等将杜氏收入房中,曹操又将秦宜禄的儿子秦朗收为义子,可见恩宠。

  此举也引得关羽对曹操很是不满。

  而在此之前,据说吕布就已经惦记上了杜氏,经常打发秦宜禄外出公干,而他留下来疏通水管,为此还在后世得了个水管工的美名。

  不过这一世的秦宜禄不等随吕布败走关东,就死在了王炫的刀下。

  出于对秦宜禄的愧疚,王炫便将杜氏招来大将军府,做个管事,谋个生计,至于小秦朗,王炫也很是大度的留在府中,至于收义子什么的,王炫没那个癖好。

  对于秦宜禄的死因,王炫只说其勾结外贼,意图谋逆。

  杜氏信以为然,并不曾有过怀疑。

  这并不是说杜氏不聪明,而是她非常清楚,人有的时候糊涂点反而会比清醒更能活得久。

  她就是个姿色过人的妇道人家,想在乱世中抚养孩子生活下去,就必须少说少问,做好一个女子的本分即可。

  好在大将军府的氛围还算融洽,作为大将军府未来的女主人,貂蝉,不喜争权夺利,只爱琴棋歌舞,对待府中婢子、奴仆极为宽容。

  哪怕见到她出入王炫的书房,也没有嫉妒斥责。

  反而多有照顾。

  这让杜氏很是愧疚。

  除了貂蝉外,大名士蔡伯喈的女儿蔡琰,也是经常登府。

  只是王炫公务繁忙,没有时间接待蔡琰。

  因此蔡琰多是找貂蝉玩耍,二女一个善琴棋,一个善歌舞,经常在一起抚琴起舞,十分默契。

  杜氏明白,这两个女子,以后多半都是大将军府的女主人。

  而自己想要在大将军府生活下去,就必须讨好二女。

  貂蝉对待杜氏的态度友好,但蔡琰却另有看法。

  她知道杜氏是秦宜禄的遗孀,就非常反对王炫将其接入大将军府。

  这件事流传在长安的士人耳中,对王炫多有非议。

  但王炫却觉得无所谓。

  礼乐崩坏的汉末,是他重塑规则秩序的时候。

  而不是由别人来给他制定规则!

  寡妇改嫁的政策必须推进。

  审阅完各地送来的竹简,王炫随即起身前往匠作营。

  匠作营是王炫最近专门成立研发各种能工巧具的机构,由将作大匠黄琬全权负责,所有工匠都是从少府抽调过来。

  他们第一件研发的工具就是划时代的产物,穿越者必备神器,曲辕犁。

  汉末生产力低下,百姓们耕种田地,多是靠人力蛮干。

  直辕犁并不能满足当前的生产需求。

  而曲辕犁相比直辕犁,更加轻巧灵活,能有效节省人力、物力。

  除此之外,曲辕犁因为犁的更深,使得生产更加精耕细作,产粮量也会因此大大增加。

  哪怕只是增加一成,也能活人无数。

  根据后世的分析,曲辕犁对比直辕犁,翻种田地至少能增加二至三成的产粮量。

  千万不要小看这增加的二、三成粮食。

  当下百姓一年生产所得粮食,除去缴纳粮税外,也就只能自给自足,遇到天灾人祸,一年辛苦积攒的那点粮食根本不够。

  如果曲辕犁能让百姓的收入增加,就能以此激发百姓们的积极性。

  来到匠作营,就见到一众工匠围着曲辕犁的模型,议论纷纷。

  而匠作营外,则被宋宪率重兵看管,没有王炫的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

  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机密泄露。

  在匠作营研究的每一项器具,都是划时代的产物,一旦传出去,势必会引起各方势力的觊觎。

  这是王炫不愿看到的。

  尽管王炫知道有些东西只要流传出去,就会遭到模仿,但眼下还是尽可能的保密久一点。

  将作大匠黄琬须发皆白,双目炯炯有神,抬手抚摸曲辕犁,显得很是激动。

  见到王炫进来,一众工匠纷纷行礼。

  唯独黄琬没有听到,他此刻全部身心都被曲辕犁俘获去了。

  不停称赞曲辕犁乃是天赐神物。

  在早上,曲辕犁初步组装完成后,黄琬便迫不及待在后院的空地进行了实验,翻过的土地,果然比直辕犁更加深入,且省力、实用。

  如今关中土地荒芜,而从洛阳迁徙过来的百姓,又急需安身立命之根本。

  王炫和贾诩先是主动借粮于百姓,接着开荒划分田地,安置这些没有栖身之所的百姓,为他们登册造籍。

  而现在又为百姓改良农作器具,种种举措,可见王炫爱民之心。

  哪怕是黄琬这样的汉室老顽固,此时也不禁对王炫有所改观。

  东汉两百余年,除了光武帝和明帝时期,黎民百姓何曾有过此等重视。

  “既然曲辕犁已经实验成功,那就立刻投入建造,务必要在来年耕种前,打造五千把,普及百姓!”

  王炫检验了曲辕犁的操作性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对匠作营做出安排。

  黄琬面露难色道:“眼下距离来年耕种,只有三个月,三个月打造五千把曲辕犁,有些困难!”

  五千这个数字对目前的匠作营来说,的确颇有难度。

  首先长安的工匠数量不多,其次就是目前的出铁量低下,关中的铁大多都被拿去冶造兵器,剩余的铁量根本不足以打造五千把曲辕犁。

  王炫略作思索道:“你有什么困难,尽可直言,我会让各部门全力配合!”

  黄琬拱手道:“人手、铁量皆有不足!”

  王炫脸色凝重道:“可从军中挑选壮汉协助打造,至于铁量,咸阳附近的矿山不少,我会加大开采力度!”

  此次除了安置洛阳过来的百姓及关中本地百姓耕种外,王炫还要实行屯田。

  以屯田达到长久养军的目的。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576945/11110982.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