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崇祯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声音来处。

    阶梯教室很大,班上学生虽然不算少,但因为听课时都习惯了坐中间,所以人基本上都在教室正中。

    新来的这位却大不相同,他压根没跟众人沾边,自己一个人默默坐在了教室角落里,而且也没有像以往来的新人一样到处问问问,只闷声不吭地悄然观察,只有在自己知道的事情出现时才说上一句。

    朱棣从刚才的暴怒中清醒了过来,稳了稳心神,对那人招招手:

    “你就是那新来的崇祯皇帝?过来说话。”

    尽管朱棣的脾气跟朱元璋几乎是一脉相承的爆,但实际上,朱棣比起朱元璋来说不知道要情绪稳定多少。

    哪怕现在,朱棣也很快克制住了怒气,尽量表现得和蔼可亲了一些,打算好好问问这个新来的崇祯。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缓步靠近这帮齐刷刷盯着自己的人。

    他身上穿着件龙袍,身量并不算矮,看起来不过十八九岁的样子,可神态疲倦,身材单薄,一点也不像个少年人。

    联想到他刚才那个声音,众人心里都隐隐觉得有点怪。

    分明年纪不大,听起来却是青年嗓音……难道是累的?

    等崇祯走到跟前了,朱元璋、朱标、朱棣上下打量着他,连朱祁镇也端起了祖宗架子盯过去,因为朱祁镇确信在自己之前并没有个崇祯皇帝,对方又知道有关朱棣的事情,显然是个后辈。

    不过,碍于这次系统提示只说了崇祯皇帝,并未告知姓名,所以他们也无法从名字上判断辈分。

    “你是朱家人吧?叫什么名字?”

    朱元璋作为大家长率先开口。

    崇祯皇帝看了看他们,似乎是早就有所了解,于是拱手:

    “不肖子孙朱由检,见过列祖列宗。”

    朱棣奇道:

    “嘿,你才刚来,怎么就知道我们是你的列祖列宗了?”

    朱由检沉默了一下,老实交代:

    “我前一日便听到了那个系统的提示,听说这辅导班内会有祖宗出现,于是提前去找出了各位祖宗们的画像观摩,与你们如今的模样大差不差的,倒是能一下认出。”

    听见他的名字之后,朱元璋在心里默默算了算老四家的排行字辈。

    他心里也清楚,看老四死后都管他自己叫太宗的样子,显然是不可能将朱允炆算作一个皇帝的,所以算了算,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这朱由检是第十代。

    “你是大明的第十二个皇帝?”

    朱元璋开口问。

    但朱由检愣了愣,之后便摇头道:

    “若算上建文帝与景泰帝,我是第十六个。”

    除了朱祁镇,朱家所有人都愣住了。

    建文他们都知道是朱允炆,景泰帝是谁?

    眼见朱由检似乎要解释,朱祁镇赶紧咳嗽两声道:

    “什么景泰帝……不就是郕戾王么,他又没上庙号谥号,谁让你叫他皇帝的!”

    这下,不仅是老朱家的人,就连其他在旁看热闹的帝王将相们心里也有数了。

    那不就是之前宋先生提到过的,朱祁镇那大冤种弟弟朱祁钰么?

    好家伙,人家好歹也正儿八经当了几年皇帝,干了不少政绩,别的不说,朱祁镇这叫门天子带着瓦剌人来的时候,人朱祁钰也是帮着打赢了京城保卫战的,到最后连个谥号庙号都没有,皇帝身份都不被承认。

    这事儿办的!

    朱祁镇看自己那三位祖宗的拳头都捏紧了,赶紧转移话题:

    “不对,朱由检,你这字辈是由,哪怕算上他们,伱也是第十四个皇帝才对,为什么会是第十六个?”

    闻言,朱由检也没卖关子,便道:

    “武宗皇帝朱厚照驾崩时三十一岁,并无子嗣,后来皇位便由他的堂弟,也就是世宗朱厚熜继承。”

    “我皇兄是熹宗朱由校,二十二岁便病逝了,也没有子嗣,加上因为种种原因我一直没能去就藩,住在京城里,所以他病逝时紧急召我入宫,皇位就到了我手里。”

    “即位时,我也就十六岁。”

    朱棣面色阴晴不定。

    自己这一脉看着……怎么身体都不大对劲的样子?

    拢共十代人,就有朱祁钰、朱厚照、朱由校这三个短命鬼,后面两个不知道是不是好皇帝,但是朱祁钰肯定是比朱祁镇要能干的,好皇帝就不能多活两年么?

    更何况,这对太子的教育,和对普通皇子藩王的教育,那能一样吗。

    朱棣自己就是体会最深刻的。

    他年轻时候虽然大家都在大本堂内读书上课,但显然大哥每天都忙得脱不开身,又是要替父皇处理奏折,又是要练习骑射,还有诸多课业要温习,这样的高压教育只有他一个人在承担。

    如今,朱棣当了皇帝,前两天紧急立了太子,也已经想明白了朱高炽绝对是更加适合继承皇位的人选。

    朱高炽从小就是个喜静不喜动的,性格沉稳、爱读书,做事大气端方,哪怕朱高煦比他身体强壮能冲锋陷阵,又如何呢?朱高煦甚至还比不上年轻时的自己,至少自己少年时期的课业还能看得过去,也没做过什么欺男霸女的事。

    皇位的继承一定是按照嫡长子继承才最优,如果嫡长子是个朱祁镇这样扶不上墙的废物东西,那就多生几个儿子,多培养嫡次子、三子,总能找出一个好苗子来。

    但是其他皇子就没必要教得那么出色了,否则如果教出第二个靖难的燕王来,又是一片大乱。

    这个思路,相信后世子孙都能明白,所以——

    临时找上来顶包的,能不能干好当皇帝这件事呢?

    朱元璋的脑回路也诡异地跟老四撞到了一起去。

    他瞟了一眼朱棣,幽幽道:

    “你这脉的子孙好像都不大长命啊,二三十就死了的未免也太多了些,儿子都没来得及生,哪怕生下来了也就是个幼帝,能当个啥好皇帝。”

    朱棣憋得面色通红,半晌才想起来自己刚才要问的事情。

    他转向朱由检,问:

    “是哪个混账玩意儿将朕的庙号改成了成祖的?!”

    朱由检刚才回答的时候倒是没想那么多,但现在朱棣本人就站在了面前,这件事又本来就很离谱,所以朱由检沉默稍许,才有些迟疑地回答。

    “是……是我方才说过的世宗皇帝朱厚熜,年号为嘉靖。”

    “因为他是依照兄终弟及这个祖训即位,但他与武宗皇帝并不是亲兄弟,而是小宗入大宗,所以他与武宗不是一个父亲所生的,这个,您理解吧?”

    朱棣额头青筋突突突地跳。

    他已经克制不住自己的暴躁了:

    “这有什么不能理解的?有话你直说,不要弄那些弯弯绕,我们时间紧!”

    朱由检不敢再多说,只能尽量简单地平铺直叙:

    “当时他想让他的生父兴献王入太庙,但朝臣不同意,大致是由于按照规矩他算是继承了孝宗皇帝——也就是武宗父亲——的皇位,所以按理说他应当是被过继给了孝宗。”

    “而世宗也不同意这个说法,当时朝廷已经找不到人继承皇位了,他是被求来的,并不是他想要……”

    “两方因此爆发了大礼仪事件,最后朝臣妥协。”

    “太庙内那时已经被供奉满了,他没法再将兴献王加进去,于是就将太宗皇帝的庙号给改成了成祖,再将仁宗皇帝,也就是朱高炽的牌位给请了出去。”

    “事情就是这样。”

    朱棣一双手死死捏着自己旁边的桌面。

    他是个正经上过战场冲锋陷阵的武将,这要是普通桌子,怕是已经被他给捏碎了。

    但这里是系统空间里,所以朱棣捏不碎,只能暗自咬牙,差点没把牙咬碎。

    朱元璋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这朱厚熜倒是又有脑子又孝顺啊……?”

    “给你把庙号从太宗改成了成祖,让你这功绩跟咱抬到了一处来,拍了好大一个马屁,也算是替搬走你儿子牌位这件事给赔罪了。”

    朱棣只想呕血。

    但是眼前是亲爹,他没法发脾气。

    他捂着额头,强忍着怒火,忍气吞声解释:

    “父皇,您听我说,我没觉得这是个孝顺的,我恨不能把他弄死……”

    朱标在旁边看得好笑。

    其余学生也都想笑。

    就算是时代比较久远、并不在意什么庙号谥号的嬴政和刘彻,在经历了这么多节课之后,也已经对后世这帮人的德行有所了解。

    当皇帝无非在意的就是两件事——国运,以及脸面。

    在秦汉时期,脸面是功绩,是开疆拓土,是治下兴盛,那些都是会写在史书上的,至于庙号啊谥号什么的,身后事他们的确很在意,但也没到连一个称号都如此斤斤计较的份上。嚣张如嬴政,他甚至觉得没人有资格用这种东西来评判自己。

    不过在唐朝之后,大家都很看重这玩意儿了。

    看看,先前朱标甚至都还没有听宋慎讲过朱祁镇的光辉事迹,就能从一个英宗的庙号里看出端倪来,这一个庙号能代表的事情简直太多了,几乎可以囊括一个皇帝的身后评判!

    朱标阻止了弟弟的解释,好笑道:

    “知道了知道了,我们都明白你没有那意思,都是这不肖子孙的问题。”

    “这些等到日后再说也不迟,既然朱由检是在场年代最靠后的,那不如多问问他,现在距离上课还有一阵子,听他说说大明往后的大体发展,若答卷有遗漏,再补充应该也来得及。”

    朱家众人登时眼前一亮!

    对啊,这才是正经事!

    朱元璋也不管自己儿子那点子破事儿了,赶紧拉着朱由检问:

    “你如今多少岁,即位多久了,朝政如何,有没有跟朱祁镇那个草包一样被蛮子打?”

    “百姓都还吃得饱饭吗,贪官污吏多不多?”

    朱由检:……

    您就问吧,一问一个不吱声。

    他事前看过了祖宗画像,自然认得出谁是谁,眼前这位头发花白不怒自威、又很关心这些事情的,除了开国之主老祖宗朱元璋也没别人了。

    旁边两位,一个年轻一个年老,后者肯定是成祖朱棣了,而前者,看那跟朱元璋的亲近程度,绝对是懿文太子朱标无疑。

    朱由检当然知道,现在自己困扰的问题要是放到这几个人跟前,恐怕会轻而易举地解决。

    但是他看了看旁边那个跟鹌鹑似的缩着脖子不敢吱声的人,也有点害怕。

    朱祁镇被骂成这样,估计是因为打了败仗的缘故……

    而自己皇兄的所作所为,以及自己即位这两年发生的事情,恐怕比朱祁镇的还要严重。

    半晌。

    朱由检叹了口气,简明扼要道:

    “我即位不过两年,如今十八岁了。”

    “接手皇位时起,就是朝廷里党争打得头破血流不可开交,外面有金人不停叩关扰边,对我大明劫掠不休,打不过追不上。”

    “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唯一好的一点,就是我即位后便将阉党魏忠贤给杀了,但是其他的问题一直没能解决。”

    朱元璋的眉毛越听越是皱。

    但他最关心的还是那一件事:

    “收成呢?百姓吃不吃的饱,你还没说。”

    朱由检愣了愣,羞愧低头:

    “我……我不知道。”

    老朱心头一阵火起!

    一个当皇帝的,在意朝政没错,忧心外敌也没错,这小子今年十八岁,即位两年,算起来十六岁就当了皇帝,而且还是突然当的,做成什么样子都没法说他。

    但你连百姓吃饱穿暖都不知道,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

    更何况,按照朱由检刚才的意思,他本来是个王爷,是皇兄突然死了才继承皇位的,事前一直在京城里呆着,应当不至于长在深宫不知民间疾苦,为什么连这最简单的事情都不知道?

    朱标这个太子都是常常跟他一起出去民间走访的,更不用说其他皇子要挨个送去凤阳练兵苦训!

    正当朱元璋要发火时,朱标打了个圆场:

    “爹,他才多大年纪?这儿年纪最小的就是他了,有些事情不要那么着急,我看他性子还是个本分老实的,等会儿问问先生不就好了,你急什么。”

    朱元璋缓了口气,只冷哼一声就回了自己的位置上去,没再多说。

    也是。

    反正等会儿宋慎就来了,届时再问问朱由检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也不迟,听他意思,大明风雨飘摇的,要是个有救的,这个年纪也还能教,要是个跟朱祁镇一样的废物……

    那就让他去死吧!

    (本章完)


  (https://www.baishulou8.net/xs/3544855/11110994.html)


1秒记住百书楼:www.baishulou8.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aishulou8.net